学生工作信息

    学生工作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转发:关于开展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发布单位 :            时间 : 2013-06-11          浏览数 : 
        

    各二级学院分团委、校级学生组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鼓励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人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希望积极有效地组织、发动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共筑中国梦 争做精神富有的新青年

    二、活动内容

    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团“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为契机,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共筑中国梦 争做精神富有的新青年”,开展以目标精细化、实施项目化、工作系统化、传播立体化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优势。完善基层需求调研制度,在调研基础上“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开展科技支农、政策宣讲、文化宣传、卫生服务、教育帮扶、生态环保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城市、走入乡镇、走进人民群众,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各二级学院应当鼓励学生开展“有重点、有创新、有特色”的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返乡机会,以就近、就便原则组队(可以是团队或个人,鼓励生源地相同的学生跨学院组队),通过宣传、寻访、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方式,在筑梦、逐梦、圆梦的实践体验中,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

    (一)和谐美丽·中国梦

    1、绿色传承活动

    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结合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生态村等创建工作,通过发放环保科普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开展环保知识宣讲、播放环保科普电影形式的科普宣传实践;开展环保墙绘、绿色庭院设计、节能建筑改造等美丽人居环境改造等实践活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带动社会公众争做最美居民,共建最美人居,共享最美生活。

    2、美丽寻访活动

    用心寻找细节中的美好,细微之处传播强大正能量。各实践队伍可以深入基层调研,挖掘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士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身边的“美丽中国梦”事迹,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挖掘平凡中的和谐美好。亦可以挖掘为实现中国梦勤奋努力、扎实奋斗的青少年典型,通过面对面交流、“青春故事会”等形式,邀请各类青少年典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青少年讲述奋斗故事和对中国梦的理解,影响激励广大青少年尊重劳动、勇于创造、踏实奋斗。

    3.文化宣传活动

    各实践队伍针对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宣传。可以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宣传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呼吁社会保护传统文化、历史建筑,唤醒和继承传统美德,也可通过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作为切入点,探索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强广大青年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科技创新·科院梦

    1、科技创新活动

    重点开展包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新苗人才计划、春萌计划等各种科技创新类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提倡广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各类专业实习、课程调研、项目攻关等实践活动,把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重点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做好服务。

    2、国际交流活动

    随着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不断凸显,中外学生交流不断加深,为进一步宣传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开放发展新形象,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模式,我校鼓励同学在暑假期间出国出境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以开拓我校学生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爱心践行·青春梦

    1、爱心毅行志愿活动

    依托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各实践队伍创新服务模式、长效服务行为,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开展理论调研和实际帮扶,关爱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文盲等弱势群体,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正能量。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同时将开展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结合起来,深入重点地区开展扫盲活动。

    2、科技支农服务活动

    组织大学生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网络信息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帮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扶贫开发,为当地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组织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在全省各地农村、社区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咨询服务、调查研讨等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贡献力量。

    三、活动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的重要途径,各二级学院分团委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载体,依托社会实践基地,高度重视,多方协作,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请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做到以下几点:

    1. 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二级学院分团委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发动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团队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实践的地区、内容、方式等进行充分调研,精心设计与准备。要求每个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至少要有5人组成,可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团队中必须有1名指导老师。

    2.讲求实效,注重宣传。各二级学院分团委要本着注重实效的态度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同时要强化宣传意识,加强宣传力量,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对外宣传工作,精心策划活动宣传,挖掘活动新闻亮点,通过微博、微信、新闻报道、浙江团情的报送等宣传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营造宣传氛围。

    3.狠抓落实,保障安全。各二级学院分团委要积极取得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调动专业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实践个人、团队申请购买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险。在实践活动前,做好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意识;在实践活动中,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应对预案。在社会实践开始前,必须签署《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责任书》《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

    4.携手社会,加强合作。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寻求与合作方的多层次更深入地合作发展,积极开发新的社会实践基地,做到实践活动以基地为依托的长效机制。

    5.总结交流,巩固成果。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应组织开展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的总结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展板、网络等形式将同学们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四、操作管理

    1、为了取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同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请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务必指定专门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本学院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于6月17日前上报校团委。

    2、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团队进行的实践项目都应进行立项,校团委在组织、监督、考核、评定实践活动时均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工作。重点立项通过的项目,将给予资助奖金。暑期结束,通过二级学院初审、申报,校团委将统一开展答辩、评选,获评优秀项目的,校团委将给予表彰及奖励。

    3、所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须填报《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责任书》《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交至本学院分团委留存备查。各学院分团委6月20日前统一填写《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盖章后交至校团委办公室(行政楼202),同时将所有团队登记表和学院汇总表电子版材料发送至tw@zust.edu.cn

    五、总结表彰

    各学院团委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注重收集、挖掘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详细记载活动情况,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9月中旬,校团委将根据《浙江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评比细则》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选、表彰活动。

    附件1:《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

    附件2:《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

    附件3:《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责任书

    附件4:《浙江科技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

    附件5:《浙江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预案

    共青团浙江科技学院委员会

    2013年6月

    学院专业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21 ZUS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浙ICP备11051284号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